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5-04-13 点击:11
对配送成本的控制就是要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配送成本,或者是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一般来说,要想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一)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商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二)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商品特征不同,客户服务水平也不同。当企业拥有多种商品线时,不能对所有商品都按同一标准的客户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商品的特点和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的储存地点。 
(三)合并策略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 
1.配送方法上的合并 
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2.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 
(四)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客户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 
一般来说,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特征,即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二是生产技术特征,即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三是市场特征,即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 
(五)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的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采用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定型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物流标准化的五大特点
如何才能整车物流运输
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常识与行车宝典
物流运输服务应该怎么确保货物的平安
快递物流系统要素
铁路零担运输的条件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物流标准化的五大特点